有的人,用朴实告诉世界,最美的是奉献;有的人,用脚步告诉世界,初心不曾改变。也有的人,用信念告诉世界,梦想定会实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榜样人物,读懂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力量。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榜样人物”。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传奇人生。
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平凡家庭。受14年抗战影响,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于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系统学习造船理论与技术。或许,亲眼看见战乱中百姓饱受欺凌的惨状,黄旭华,为“旭日中华”的崛起而耕耘一生。
随着美苏核潜艇的问世,水面之下,渐渐变得暗流涌动,我国十分重视这些深海“杀手”,1958年,三十二岁的黄旭华响应党与国家的召唤,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待就是三十年。
1959年国庆,赫鲁晓夫的傲慢回应,表明了黄旭华与其团队将孤立无援,在黄沙肆虐的葫芦岛上,他唯一的支撑,或许只有对“旭日中华”的无限期望。
面对核潜艇的七项关键技术,黄旭华与其团队只得手打算盘,拉计算尺,而对其要求极高的零部件,最好的工具也只有一台磅秤而已。算盘之下,是黄旭华对那个“旭日中华”的承诺做出的贡献,而在“斤斤计较”的磅秤之后,是黄旭华对所爱之国所倾尽的毕生心力。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喜极而泣。黄旭华欣然题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
黄旭华是第一代核潜艇船体设计总负责人,第一代核潜艇形成完整战斗力的总设计师,1958年核潜艇研制启动以来从未离开的“核潜艇人”。
几十年风雨兼程,黄旭华说,他最遗憾的是没能将工作与家庭更好地平衡,“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
核潜艇是黄旭华一生的事业。他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在一穷二白的中国,您为国深潜,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如今,于新时代光辉下的少年们,将挑起重担,成为祖国的骨干。
黄老先生,这个旭日中华,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