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联动展风采 初高衔接促提升

——记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学术研讨月系列活动之高中教师进初中课堂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10


 四月芳菲盛,教研正当时。为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于4月学术研讨月期间,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本部联合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同课异构”专题活动。本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当育人‘大先生’”为主题,通过跨校协作、多维研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推动两校教育教学质量协同提升。



 英语专场:思维碰撞 异构启新

 首先,我校李婷老师和科大附中高中部的翟连国老师Unit 4 Understanding Idea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为课题,展开“同课异构”教学探索。翟老师以真实情境创设为切入点,在一系列的任务链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李老师则是从复习导入,先关注整体结构,再巧妙设计分层任务去聚焦各种细节,拓展挖掘文本的内涵。课后,英语教研组及时开展评课研讨,听课教师们一致认为:两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在互动中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双重提升。在目标设定、活动设计、评价反馈等环节各具特色,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借鉴。



   物理专场:初高相衔 智育未来

 随后,我校何希老师和科大附中高中部的罗志文老师就初中《机械功》这节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罗老师将高中知识贯穿至初中课堂,将文学内容与理科学科相融合,多样拓展,深度挖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何老师将智慧课堂教学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刘金老师从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初高中物理知识对比、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三个方面对两位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夏海波老师提到,做好初高中衔接,初中老师是关键,既要“瞻前顾后”,又要“左顾右盼”。要求老师熟悉高中教材、了解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思维水平;学会主动学习,加强理解记忆;强调答题规范、养成良好习惯;了解相关学科、做到有的放矢。



   数学专场:逻辑对话 跨段破壁

 接下来,由我校殷文谦老师和科大附中高中部的方博老师分别展示《分式的定义》的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殷老师立足初中数学课程注重基础概念直观理解、知识体系碎片化的特点,以生活实例为引,通过生动的互动问答和具象化的演示,将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随后,方老师结合高中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知识体系系统化的特征,以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带来了另一视角的精彩授课,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在场师生耳目一新。两位教师围绕同一教学主题,基于初高中数学课程在知识难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上的显著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展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此次活动打破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壁垒,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 “同课异构”,教师们能够深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在知识衔接、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关键点,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专场:诗承经典 情境绽华

 最后,本次活动由我校周永芬老师和科大附中高中部黄善文老师以初中课文《驿路梨花》为蓝本,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黄老师立足文本,以高屋建瓴的深度引导学生品析“梨花”的象征意蕴,以诗意语言串联叙事线索,在娓娓道中深化对“美”的感悟;周老师则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巧妙设计“寻找最美梨花”情景活动,通过亲切柔和的语言,让学生在思辨与实践中体悟“善与美”的传承。两堂课一静一动、一传统一创新,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多元路径。课后,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副校长解玉宝从“文本深度解读和创新意识”角度对两堂课进行深度点评,他指出:“黄老师的课如清泉润心,彰显了语文的深度;周老师的课似火花迸溅,激活了课堂的广度。二者殊途同归,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活动现场,两校教师还围绕“传统文化教学创新”展开热烈讨论,为语文课堂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春风化雨润桃李,携手共进谱新篇。本次学术研讨月“高中教师进课堂”的特色活动不仅展现两校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思维,更在思维碰撞中激发课堂教学的无限可能。活动结束后,参与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深耕课堂、优化教学策略,为培育新时代优秀学子注入更多活力。未来,中科大附中教育集团将继续深化校际联动,以教研赋能发展,以合作共促卓越,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何抒妍供稿

教研室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