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2【午间美闻】平淡叙述中的哲思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5-03-12  浏览次数:10


  ——《种树》赏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柚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问候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这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于鹄的《种树》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小诗,短短四句却蕴含着对生命、时间与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人以种树为切入点,将自然与人生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一树新栽益四邻”,开篇即点明种树的意义。一棵新栽的树,不仅为四邻带来荫凉与生机,更象征着新生希望。诗人以“益”字凸出了种树的利他,侧面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野夫如到旧山春”,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拉向未来。当野夫重返故地,看到的已是满山春色。这“旧山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的是未来树已成林满眼春意,虚写的则是时光流逝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诗人通过这一句,将时间概念引入诗中,为后文埋下伏笔。

 “树成多是人先老”,这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树与人的对比,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残酷真相:树木成长需要时间,而当树木成材之时,种树之人往往已经老去。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逆,更侧面写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垂白看他攀折人”,结尾处,诗人描绘了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画面:白发苍苍的种树者,看着他人攀折自己种下的树木。这一画面既承接了上文,也揭示了人性弱点。攀折树木的行为,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种树者的无奈与悲哀,则烘托出人类在追求利益时的短视与自私。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种树这一日常行为升级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树”与“人”的对比,不仅揭示了人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更暗示了人类与自然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种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尊敬与对生命的思考。同时,诗中结尾的描写,暗写了作者对人性的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力。

《种树》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小诗。诗人以种树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与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与深思。

本期主播:七(6)班 田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