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名为《琵琶行并序》。公元816年,身处浔阳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与友人喝酒解愁,离别之际互相挽留时,白居易听到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他好奇地走过去,发现一位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讲述自己的身世,白居易感慨万分,感觉这就像自己的遭遇,认为“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琵琶行》。
《琵琶行》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语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女初次露面时的羞涩和矜持;“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生动地比喻了琵琶声的丰富变化,大弦的声音如同急雨般急促,小弦的声音则像私语般轻柔;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琵琶女同为天涯沦落人的共鸣,即使素不相识,也能在彼此的经历中找到共鸣。
白居易通过琵琶女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比喻生动,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分为五段。第一段写诗人送客浔阳江头,偶遇琵琶女;第二段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第三段叙述琵琶女的身世;第四段写诗人与琵琶女的共鸣;第五段抒发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冷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琵琶行》不仅有着叙事与抒情的结合、细腻的描写手法,而且语言通俗流畅,朗朗上口。它不仅是一首描写音乐和身世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琵琶女的命运象征着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而诗人的遭遇则反映了正直之士在官场中的困境。诗人通过琵琶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琵琶女的悲惨命运和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普遍命运。这首诗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撰稿:七(7)班 钱逸中 主播:七(7)班 杨镜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