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用朴实告诉世界,最美的是奉献;有的人,用脚步告诉世界,初心不曾改变。也有的人,用信念告诉世界,梦想定会实现。让我们一起走进榜样人物,读懂凝聚在他们身上的力量。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榜样人物”。
“他是中国动画界的‘魔童’,以破茧成蝶的勇气将传统神话注入现代灵魂。”知名编剧赵东苓这样评价道。没错,这就是百亿票房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
饺子本名杨宇,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出于对动画的热爱,他“半路出家”,自学专业软件,入行计算机动画。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书桌的电脑键盘上,当高架上车水马龙,当街道里人声鼎沸,那个用动画撼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导演,此刻正在工作室的角落,如煮饺子一般耐心,熬煮着自己的作品。这个给自己取名为“饺子”的医学生,将自己煮成一锅沸腾的热汤,让每个追逐梦想的灵魂都能在其中看见自己火热的倒影。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成都吗?
在制作《哪吒2》的日子里,凌晨三点休息只是饺子的日常。《哪吒》第一部的成功,给饺子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多的资源倾斜,但同时也拔高了观众对《哪吒2》的期待。在工作室打磨《哪吒2》的那些岁月,犹如在炼丹炉里的三千次淬炼,让哪吒的肉身重塑,让敖丙的万鳞甲,让莲花五彩斑斓的白,在IMAX的银幕上流动,也让每个观众都听见了梦想淬火的声音。
饺子的作品中一直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个体与宿命的永恒对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嘶吼,恰是导演本人的精神写照。《哪吒2》原计划三到四年完成,最后却耗时五年才走到大家面前。为呈现72变的特效,他测试了213种算法,48小时未离机房;几秒镜头,与特效师打磨数月。特效师小张记得,某个暴雨夜导演盯着哪吒的火焰特效反复修改了89次,直到显示器里的三味真火仿佛要烧穿屏幕。
粒子渲染、跨文化叙事、中国神话IP全球化等等,饺子的这份执着与当下某些创作者的浮躁形成鲜明的反差。他用自己的坚持,将传统神话解构成现代寓言,在荒芜的国漫领域,凿出了一片星辰大海。当投资方质疑魔童造型太丑时,他指着概念图说:“真正的反叛不需要漂亮的面具。”这种创作理念让封神宇宙不再是简单的善恶二分,而是充满存在主义的思辨童话。2025春节档《哪吒2》的百亿票房,是观众对饺子创作理念的肯定,也将他推向国漫革新的核心位置。
挂钟滴答,窗外车轮轻唤,风云依旧翻涌,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或许有人会想起那个永不妥协的动画匠人。他用1600个日夜煮一锅饺子,教会我们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怕慢火煎熬。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饺子导演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帧精心绘制的关键帧:告诉所有不甘平庸的灵魂,命运的天劫咒语,终将被坚持的热血炼化!
撰稿:七(7)班 景怀权 主播:七(7)班 王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