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苏轼《定风波》中的生命境界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文脉在低声倾诉。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它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它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它是月下花镜多情少女的忧伤,它是无数文人世俗之外灵魂的栖息处……它们是一缕缕不灭的曙光,让我们的文化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在时空的流淌中,在文字和思想的碰撞中,诗歌至今仍然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诗歌鉴赏”。
在北宋元丰五年的春日,黄州郊外的沙湖道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淋湿了历史的书页。四十五岁的苏轼拄着竹杖,踩着芒鞋,在穿林打叶的雨声中,用脚步丈量出了中国文人精神的高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看似随意的漫步,实则是历经生死劫难后的生命顿悟。三年前的乌台诗案,让这位天才文人险些丧命,而今这场自然界的风雨,恰似命运的隐喻,在竹杖与芒鞋的叩击声中,迸发出超越苦难的智慧火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词句气韵铿锵。被贬黄州的苏轼俸禄微薄,却将粗茶淡饭化作“人间有味是清欢”。失去官袍玉带,却在竹杖芒鞋中触摸到生命的本真。真正的从容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否在失去中依然保持挺拔。就像面对成绩波动时,若能放下焦虑,专注成长本身,便会发现:人生最珍贵的行囊,永远是直面困境的勇气。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不仅是雨后初晴的景象,更是主动走向光明的宣言。乌台诗案的寒风几乎吹散苏轼的生命火焰,但他在黄州开垦东坡、研制红烧肉,将贬谪生涯过成诗意栖居。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妨像东坡那样:“看看这错题里藏着什么惊喜”。你主动拥抱挑战的姿态,正是青春最美的注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诗词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外界的评判,而在内心的刻度。考试排名会变化,朋友关系会波动,但若能像东坡那样看淡得失,便会发现:青春路上的小小波折,不过是助我们成长的“穿林打叶声”。
九百年前的那场春雨早已停歇,但苏轼在黄州泥泞中踩出的精神足迹,依然清晰可见。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时代,当我们面对考试失意、友谊波折、成长困惑时,不妨想想在雨中漫步的东坡居士。人生如逆旅,重要的不是躲避风雨,而是在风雨中保持“吟啸且徐行”的从容,在泥泞里走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气度。这或许就是古诗词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修炼确定的灵魂。
本期主播:七(8)班 张晗玥
配乐备选
背景音乐:《琵琶语》\《宁月》\《Through The Arbor》
结尾配乐:《五洲四海》\《光亮》\《Chin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