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7【午间美闻】 读诸葛亮家书有感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次数:10

一张张纸, 一支支笔,一段段文字,笔墨达意,洋洋洒洒。这里有孩子最真挚的话语,这里有父母最殷切的期望...无论怎样的文字,在这儿都携带着种无穷的能量,它的名字叫“爱”。让爱在耳畔流淌,欢迎走进“午间美闻”之家校共育。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年,今日尔应知。自古以来,天底下从来不缺望子成龙的父母。历史上的不少伟人更是将对孩子深深的爱,化作了字里行间的叮嘱与盼望,钉作厚厚的册集,被子女代代相传。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家书”,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怀着对孩子和国家深沉的爱,留下了两篇不一样的家书就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出表》

 《诫子书》写于诸葛亮弥留之际,是为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所留下的家训。他鞠躬尽瘁的精神无人不知晓,整天忙于工作,外出打仗,投身复兴汉室大业,牺牲了自己亲自教育与陪伴孩子的时间。当孔明先生想再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时,他已经时日无多。所以,他精简,提炼,编排,将他自出生以来的领悟出来的道理与感想,汇聚出这篇《诫子书》

 《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全文以一“静”字,展开论述。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告诫诸葛瞻要走出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培养高尚品德,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轻盈的步伐,踏出不屈于俗,不慕于官的清高。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则更是告诫了诸葛瞻只有克服了消极怠慢,急躁不安,才能振作精神,修养性情,以云淡风轻的姿态面对人生的宠辱得失,并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铁血丹心,冲破命运中的疾风骤雨,忠君报国,最终实现自己志向。

 诸葛瞻也是谨遵父亲的教诲,当邓艾率魏军攻打蜀国,兵至绵竹时,诸葛,在战场上不收受敌国的高官诱降,忠心为自己的国家奋力战斗。最终光荣牺牲,年仅37岁。

诸葛亮的这一篇诫子书,对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这个小家情真意切的告诫,便是想让诸葛瞻明白,当现实利益与神圣价值发生冲突之时,要明白淡然,淡然尔虞我诈的丑恶,淡然家徒四壁的清贫,向着自己的志向,笃行不怠,朝乾夕惕,最终遗万世流芳

 诸葛亮既是一名严格的父亲,也是一名为国家为后主尽心尽力的丞相,他的一生在为国家而奔波,而《出师表》这何尝不是一篇家书呢?一篇对国家,对后主的家书!

   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伐魏时临行前赶到刘禅暗弱,颇有累患之忧,故上表劝诫,这就是出师表的缘由。

   出师表中开头“益周凋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体现了蜀汉的危机,以及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担忧,和心中悲伤凄凉之感,出师表写时,诸葛亮会想些什么呢?想到的是关羽兵败被俘,面对曹操的招降,斩钉截铁的那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也!”还是在长坂坡上?面对曹操5000精锐骑兵的追击,张飞仅率20人断后,横刀吼道“谁来送死?”……这一切都无人知道

  “诚宜开张圣”“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对后主的谆谆教诲,临行前还是一心担忧着后主生怕其无法担此重任治理国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展现他那一腔爱国热血,但蜀汉国力衰弱后主昏庸,北方未定,汉室未兴,可谓内外平弱。在这种形势下,实现先帝的遗愿,匡扶汉室是何其的困难?两朝老人岂能不知?明知着这一去,也许就不复返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五月渡卢,深入不毛”“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何尝不是将后主刘禅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将蜀汉当做自己的孩子?全文劝说着后主刘禅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先帝,报恩的热忱之心北定中原决心效忠汉王室的忠心,同时也激励着刘禅励精图治,这也激励着一代的中国人。

   两封家书,一个是为了小家。一个是为了蜀汉,这个大家!从《诫子书》中我们学会了我们要学会修身养性,懂得自我激励,自我充实,懂得了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而从《诫子书》我们学会了我们作为青少年,背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我们必须时刻提醒着自己,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

本期主播:九(12)班 汤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