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12【午间美闻】有树可栖,未来可期

信息来源: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发布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10

明媚春光中,我们迎来了中国的46个植树节。

植树节,这美好的节日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更是人类对于地球未来的一份承诺。

中国的植树节是由凌道扬、韩安和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以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生前极力倡导植树造林,改善国土面貌,他的这一理念深植人心,植树节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自觉履行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12日定为植树节。20207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12日为植树节。足以证明,植树节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植树节的价值在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改善环境、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树木作为地球上的重要生物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植树,我们不仅能够为地球增添新绿,还能够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

在这个意义上,植树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植树活动,它更是一次全民教育的机会。通过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实地植树、环保知识讲座、儿童绘画比赛等,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都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关爱自然、如何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这种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植树节的主题立意还体现在它对于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植树节也是国家层面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还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此外,植树节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木常常被赋予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在这样的日子里,植树也成为了传递祝福、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家庭、朋友间的植树活动,不仅增进了感情,也使得植树节这一传统得以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然而,要真正实现植树节的宗旨,单靠一天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关注环境保护,将绿色生活理念融入到每个人的思想行动中。无论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还是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抑或是参与社区的环保志愿活动,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是对植树节精神的践行。

在未来,植树节可能会演变成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环保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对于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植树节或许将成为全球性的环保节日,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参与进来,共同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地说:“中国应该对人类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更大的担当。”是的,植树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未来的承诺。在这一天,我们种下的每一棵树都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它们将在岁月的长河中茁壮成长,见证我们对这个星球的爱与关怀。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眼的不仅是美丽中国的愿景,更是人类共同的绿色梦想。

让我们携手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植树节的深刻内涵,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九(14)班 魏雨露